污水處理廠在處理污水時會采用分級處理的方式,將污水按照水質等級分別進行處理。通常分為初級、中級和高級處理。初級處理主要是對污水進行物理處理,如格柵攔污和沉淀池沉淀等方式,達到去除纖維、泥沙等大顆粒物的目的。中級處理則會進行生物處理,通過菌群的作用將有機物質轉化為無機物質,達到減少水體污染和提高水質的目的。高級處理則是針對一些特殊的污染物質進行處理,如重金屬、農藥殘留等,在滿足國家相關標準的情況下,將水質進一步提高。
在處理完污水后,污水處理廠需要將處理后的水排放到河流或其他水體中。為了保護環境和人類的健康,國家對于污水處理廠出水有著明確的標準。根據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18918-2002),一級a標準適用于工業混排污水處理;一級b標準適用于生活污水處理;二級標準適用于農業灌溉等一般用途。針對不同標準,出水中的各類污染物的濃度限值也不同,從而保證了出水水質的安全性和可用性。
污水處理廠在處理污水時,需要使用大量的設備設施,如泵站、格柵機、沉淀池、曝氣池、生物反應器等。為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水質的穩定達標,污水處理廠需要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設備使用要求。例如,對于生物反應器內部的菌群要保持恒定并且適宜生長,必須保證水中氨氮和總氮的含量符合要求。對于曝氣池的氧氣供應,需要根據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及水生態要求進行調整。只有在嚴格遵守設備使用要求的情況下,污水處理廠才能順利完成污水處理的任務。